“我是蓝天,在中墅工作了10年。”这句话从他口中平静而出,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。
在同事眼中,他或许有些木讷,不善言辞,甚至常常被误解为“扑克脸”。但在这看似冷峻的外表之下,藏着一颗十年如一日的赤诚之心。
他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“践行者”,是开拓者团队的“大管家”,是中墅集团制度标准化的“推动者”。他的一丝不苟和严于律己,早已成为公司里的一道标杆。
然而,这一切的背后,是蓝天心中那份不变的坚持。
蓝天出生在重庆的大山里,初中毕业后在家喂了半年的猪。每天望着远处的山脊,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被困在这片山坳里。17岁那年,他背起行囊,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。临行前,母亲塞给他一包煮熟的鸡蛋,父亲沉默地抽着旱烟,目送他走向山外的世界。
站在上海的街头,蓝天第一次感受到都市的繁华与喧嚣。高楼大厦、车水马龙,一切都让他既兴奋又迷茫。他在工厂里打工,每天重复着单调的流水线工作,晚上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,听着窗外永不熄灭的汽笛声。生活的艰辛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渺小,但他也观察到,周围人都在用各种办法去学习知识与技能。他突然明白,想要有更好的生活,必须学习。
那年春节,蓝天被街头的一块合肥电脑学校的广告牌牢牢吸引——“学电脑,就业有保障”。那一刻,仿佛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。于是,蓝天带着一张皱巴巴的中国地图,从汽车站到火车站,辗转颠簸,终于踏上了合肥的土地。
初到合肥的日子并不轻松。那段时间,蓝天以书为伴,在昏暗的灯光下,在等公交的马路旁,在每个天微亮的早上,他都会掏出书本,抓紧时间一切学习。正是这份努力和坚持,让蓝天在面试时遇到了中墅集团董事长动力。两个不甘于现状的人,一拍即合。蓝天懂得他事业的理性追逐,更懂得他心中深藏的感性之光。自此,便披荆斩棘,栉风沐雨,一路向前。
中墅成立后,蓝天承担了多个岗位的角色:加盟、行政、人事、企划……他一人多岗,八面周旋,但每个岗位都是刚刚有所成果,就要听从安排上任下一个需要他的岗位。他心中始终有一种责任感,总希望能在每个岗位上做出更多成绩,既为公司,也为自己。
有一天晚上,蓝天正准备休息,突然接到动力的电话:“明天去安庆,那边需要你。”他没有一丝犹豫,只说了一句:“后天,我明天把老婆孩子送回丈母娘家。”他知道公司和动力在这个时候需要他,他就站出来。
在安庆,蓝天仅用一年时间,将门店从18家拓展到88家,提前完成集团下达的业绩指标。面对当地三个品牌的联合抵制,他总会利用深夜时间,从全局到细节反复琢磨破局之策。经过严密的分析,他选择从边缘突破,向中心布局。他发动安庆所有中墅门店的员工,一起跑业务,拉资源,谈客户。他在团队面前许下的奖励承诺,从未食言。他把一天二十四小时掰开了揉碎了用,不敢有丝毫放松。最终,团队齐心协力,共同达成年度目标。
多年来,蓝天一直保持着深度思考的习惯,这让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。他说,“正因为之前的良好习惯与积累,才让今天的我走得更稳。我相信,事在人为。”
当被问及是如何成为开拓者、精英社的“大管家”时,蓝天笑着表示已经记不清了。他只是热心负责组织内的大小事务,久而久之,大家都自然地认可了他这个“大管家”的角色。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小事,但他总是愿意花费时间去完成。他深以为然地说: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。”
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,各个部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。作为组织服务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,过去一年,蓝天和团队倾注全力,将以往繁杂的工作流程,转化为清晰的可视化工作标准。从材料提交、内容梳理到建议收集,他们不放过任何的细节。这些努力,不仅为了提升效率,同时,让每一位同事在工作推行中感受到温度与关怀。
即便是一些看似“吹毛求疵”的细节,蓝天也从未忽视。在他心中,只要对工作有益,就没有小事。蓝天说“截至目前,工作流程标准化从0-1,才刚刚完成第一轮整理,今年还将逐个部门的沟通再细化。”他笑着补充道:“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们太‘烦人’,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的工作更轻松、更高效。”
冰山之下,见热忱。执行本身或许是平凡的小事,但若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,便能铸就不凡的光芒。在中墅,正是因为有像蓝天这样的伙伴,将每一件小事执行好,才成就了中墅今天的模样。
未来,蓝天将继续保持初心。永远相信,永远热血,与中墅同袍一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。